想问的是白癜风与白斑病相同吗?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m/15386.html一直想写一些关于缅甸的东西,记录这个我已生活了一年多的地方。
刚来的时候因为不了解,不敢轻易提笔。后来有一些了解之后,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说到底,其实是懒。
缅甸这个国家,在世界上也算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了。论国土面积也不小,人口也不少,可是长久以来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却是微乎其微,远不如比它更小的泰国、越南甚至菲律宾这些东南亚国家活跃,至少在中国的影响是这样。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这里就像是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一直就在哪里,却很难被人想起。如果要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大多数没有踏上过这片土地的人对缅甸的印象,出现频率最多的大概就是“战乱”、“毒品”和“玉石”,如果要再加一个词语,就只剩下“落后”这个苍白的字眼了。
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是刚刚改革开放正努力带领全国人民脱离贫困的缅甸,还没有足够的银子和能力做到主动文化输出,更多时候是不被自己掌控的被动地为世界认识。另一方面,也是有赖于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国内媒体在说国外那些事儿的时候,习惯性捡消极的说,导致缅甸出现在国人的眼中,不是在打仗就是正贩毒,好像全国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似的。
缅甸是失落的,失落于世人的误解。
说这些的目的,只是想说,缅甸,不只是这样的缅甸。
先说一下观感吧。
因为我生活的地方主要是在仰光,所以大部分记录的是在仰光的见闻。
缅甸地形属于东西窄南北长,有点像吃撑了的胃。仰光在其南端,是缅甸第一大河伊洛瓦底江入海口附近所形成的冲积平原,由港口贸易建立起来的海滨城市。一直以来仰光都是缅甸的经济中心,年以前也是*治中心,后来*府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迁都到缅甸中部易守难攻的内比都,但这并不影响仰光在缅甸的重要经济地位。仰光之于缅甸,有点像上海之于中国。有意思的是,仰光这个名字起源于年,当年意气风发的雍籍牙(Alaungpaya)基本统一缅甸建立贡榜王朝后,取“yan”(缅语意为敌人)和“koun”(走出去)命名这里,即为“结束战争”。只是这位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大概没想到的是,两百多年过去了,战争还没有结束。
说到缅甸迁都,也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儿。一般来说,像迁都这种国家大事,做之前总得要先做做规划,修建修建宫城,考虑考虑如何吸引百姓搬迁和如何发展经济,顺便炒作炒作新闻提前制造社会舆论之类的,一套流程下来不要个十年八年是成不了事儿的。可是缅甸迁都也是大写的任性,据说当年迁都是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早上突然宣布迁都,搞得不仅普通小老百姓,就连很多*府官员也是一脸懵逼。后来才召开新闻发布会解释一二三。这样的迁都结果可想而知。十年过去了,新首都内比都还是*城一座,而且*城这个称谓,还是缅甸人自己对其首都的戏称。以至于几个月前,腾讯网还以《缅甸首都如*城,马路20车道空无一人》为题,让国人狠狠地羡慕了一把这个不知堵车为何物的首都。以下是新闻配图,可以感受下。
扯远了。关于缅甸*府的各种有意思的事儿,以后还会讲很多,现在还是说回仰光。
前面说到仰光是缅甸当仁不让的经济中心,理所当然也是最繁华的城市了,仰光的变化就是缅甸这几年发展的最直观反映。闲话少说,先上图。
这是一张在仰光目前最高建筑上拍的图,原装无PS。顺便说一下,虽说国外的月亮不见得比国内的大,但国外的空气是真好。
先来几张随手拍,可以感受下缅甸24K纯净无污染的美好蓝天。
整体来看,仰光这座城市以低矮的建筑为主,站在稍微高一点的建筑上就能让你免费体验一把传说中的“唯我独尊,世界尽在你脚下”的牛逼哄哄。很长时间以来,这座城市,也可以说是整个国家,地标建筑都被22层高的香格里拉酒店独霸着。直到去年,这个记录才被一个33层高的住宅项目打破。而且近两三年来不断地有高层建筑冒出来,如雨后春笋,势如破竹。
仰光高层建筑少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有规定最高建筑不能超过大金塔的高度,大金塔高度米,意思是所有的建筑都得在这个标准以下自由生长。只是在现代文明的滚滚洪流袭来之时,不知道这样的坚守还能坚持多久。或许再过个十年八年,当抬头看见的不是天空而是满眼建筑的时候,可能会怀念起此刻的美好。
仰光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英式建筑尤其多,在市中心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傲慢的英式建筑的身影,似乎在提醒着这个国家和人民,当年曾有过的另外一个主人。只是缅甸人本身似乎也不是那么纠结这个事儿,以前很多的*府机构都设在这里,无他,更高端而已。
建筑的高低并不能作为评判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不得不说,仰光从年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不是一般的快,这一点很像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再加上正好碰上互联网这个黄金时代,得以很快联通世界。其发展之快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年以前,购买一个电话号码差不多需要超过一部苹果手机的价钱,年缅甸向国外电信企业开放之后,一张电话卡就只值两个苹果了。通讯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有益于通讯业本身,更主要意义在于开启了移动网络时代,为缅甸人民迅速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虽然改革开放时间晚,但其开放的程度却比国内高。在这里,像Facebook,YouTube,Twitter这些国内翻墙才能上的网站是可以随便上的,我也是到了这里之后,才有了第一个Facebook账号。
不要小看禁止这些网站对人的影响。虽然仰光的硬件比不上国内大多数的省会城市,但是就其国际化程度来看,却是要超过国内大多数城市好多,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网络的开放。最直接的是对语言的影响,缅甸人的英文普及程度之高也是令人发指,不仅大部分公司职员都会英文沟通,连路边的小摊小贩、出租车司机都会说一些简单的英文。最没人性的是,大部分年轻人都能看懂英文原声电影。要知道在缅甸看电影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因为这里的英文电影没有字幕,不仅没有中文缅文字幕,连英文字幕也是没有的,这要看懂语速快到没人性的大片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前段时间同事相邀去看大火的《美女与野兽》,我也只能知难而退。可即使是这样,电影院也是长年人满为患。
缅甸人英文好,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从-年作为英殖民地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但就当代来看,网络对其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网络的深度开放,是为年轻人打开了一扇魔幻之门,而英语毫无疑问是快速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另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还不那么发达的翻译业。在大量外来品涌入缅甸的同时,翻译人才却不见得能迅速跟上,导致大量的英文出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醒你不得不去记住。反观国内,有着一整套足以碾压世界的成熟翻译系统,生活中所有需要英文的地方都已经被翻译成熟悉的方块字,人人网能够将半夜更的剧半个小时内秒出中文版本,导致英文在生活中学而无用,名存实亡。这其中的利弊,很难说清,只能是有得有失,各取所需吧。
仰光国际化程度之高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这里汇聚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只要去到稍微高档一点的Mall之类地方,基本上就很少能见到缅甸本地菜,取而代之的是五花八门的泰国菜、中餐、日式料理、韩国菜、新加坡菜、法国菜、意大利披萨之类的美味,这对于大多数不习惯吃缅餐的人来说可是不亚于久旱逢甘霖的福音。所以即使是我这种实在吃不了缅餐的,也能安心地待在这里一年多还没能瘦下去。
关于缅甸的美食,以后会独立成篇,本文暂且简单带过。
我一直觉得这里的人离世界更近。身边认识的人不管精英阶层还是工薪阶层,或多或少都去过国外一次或多次,很多人还去过不少国家。这可不简单。遥想中国刚刚改革开放那会儿,出国可是一件会震惊乡里需要敲锣打鼓的大事儿,出国进入寻常百姓家也不过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可见贫穷并不意味着落后,何况缅甸已是今非昔比。
最后一点小小的感怀。记得当年一句“世界是你们的”曾激励了多少人,但是如果世界都不了解,怎么拥有这个世界。在外面生活越久,越觉得自己的孤陋寡闻,很多以前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也在发生着变化。因为一些原因,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很多时候是被人为选择后的认知,很难说清世界本来的样子。
行走在仰光的街头,看到最多的是这样的鸟。缅甸不杀生,对于那些栖无所栖的鸟,这里无疑是天堂。
我常常想,关于思想的自主与自由,我们或许还不如缅甸。
异国拾遗
不正经地记录一些异国见闻
或装怪耍帅,或嬉笑怒骂
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顺便尽量做到有趣
聊以打发异国他乡的无聊时光
想找旅行游记
要看正儿八经的传经布道
那恭喜你,来错地儿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