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钱博士的缅甸印象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协会常务理事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530830.html

每年冬天都去东南亚避寒,今年的目的地是刚开通落地签的缅甸,小算盘是趁大部队还没杀过来之前,先看看被游客污染前的原貌。转机的广州机场和餐厅都很洋气,西冷牛排汁多惊喜。睡睡醒醒到仰光时已经傍晚,缅甸跟中国差了1.5小时,第一次知道时区原来跟披萨一样还有切半卖的。找ATM买SIM卡时就有揽客的司机一路跟着,但半路杀出个外婆是台湾人的司机截胡,自觉胜出无望悻悻的走开了。

酒店门外就是夜市,各种生鲜水果鱼菜花果,各种小摊做的食物都让人食指大动。男生们无论老少一律穿着及地沙龙,上半身搭配则很随意,衬衫可,T恤亦可。走到唐人街,一位当地小伙子热情搭讪,就按他的推荐去了一家半露天的大排档,点了几个海鲜,韭香生虾沙拉最惊喜。他也没把自己当外人,还找了一个朋友一起来吃。他给我看妻儿的照片,没想到涂着指甲油的他年纪轻轻已做了父亲。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Popo教我的手指游戏我学不会,但我就有本事听懂他们磕磕绊绊的英文,了解他们的家庭和营生。饭后他们竟主动抢单,争执了一番才搞明白,原来他们本地人结账是折扣价,然后我把钱给他俩,就能赚到一个差价,嘿有创意。让他们赚点小钱,后来回报我意外惊喜。聊太开心,竟错过了仰光大佛塔的闭园时间,只能在门外仰视一下这座宏伟且价值连城的佛塔,不算碎钻,光那颗镇塔钻就76克拉。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回家的路上再次遇到槟榔摊,再也迈不开好奇的腿。和台湾短衫短裙的槟榔西施大不同的是,缅甸卖槟榔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男子。眼前这位大爷须发尽白,像瑜伽大师般自带气场,卷槟榔的手势无比熟练,同时一板一眼仪式感十足。缅甸的槟榔加很多特殊的香料,石灰、甘草、肉蔻、烟草,还有些我认不出也叫不出的东西,所以口味和口腔内的触感异常丰盛,味蕾包容度不够的人还是就别试了。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怕堵车,9点去曼德勒的车6点半就起床,提前一个小时到了,长途车站壅滞的车流催生了一个天然的早市,众生百态,我总觉得比大佛塔更耐看。纹满全身的司机探出车窗把欸乃的缅语吼出了雄性荷尔蒙的味道;白发大娘在她卖的牛仔裤旁把自己坐成了一道风景;发型时髦的小伙子用羞涩而干净的微笑撩着远方的客人;实在不忍心浪费酒店给准备的丰盛的早餐盒,不然一定尝一下这围炉串串的滋味。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缅甸的铁路有和没有差不多,如果不飞的话,到哪儿都是几个小时的长途车。去曼德勒距离最远但路况最好,所以先选它做第一站。我们的车外形很酷,位子也舒服,毛毯吃喝电影耳机一应俱全,天生车上睡不着的人码字最有效率,累了看会儿电影,9个小时也没那么难熬。快到时,一部分人下车等了20分钟和其他公司车上下来的人又拼了一辆公车才到酒店,桌上一本黄页完美诠释缅甸落后多少年。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犒劳一天的舟车劳顿,找了家排名第三的中欧餐厅,充满期待的炸猪排差强人意。曼德勒的夜市乏善可陈,司机建议改道去护城河散步,皇宫比我想象的大,一座座砖红色的白基角楼像慈祥的耄耋老人,隔岸望着HeartyHeart公司设计的彩灯秋千和跷跷板,一派子孙绕膝承欢的天伦之乐,夜风微凉。缅甸的威士忌和进口烟出奇的便宜,喝点酒早睡早起,争取明天用一整天打卡,缩短曼德勒的行程。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曼德勒昼夜温差大,5点出门穿上了所有衣服。曼德勒山就在皇宫北边,就是景山的位置和高度,到达山顶时卖票人还蜷在棉被里。寺的结构拱廊方柱,贴满彩玻璃,有点清真寺的布局和风格。缅甸人皮肤黢黑,但修的佛像通体白皙,柳眉细眼,红唇浅笑,既有阳刚的慧智,又充满母性的慈悲。没人的寺庙安静得只听到晨鸟啁啁,最适合与佛和自己对话,静等太阳伸个懒腰起床给厚厚的云层烫个金边。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下山后到达第一座庙,工人还在洒扫,但这只虔诚的小猫已在佛前跪拜多时,它抬头看了我一眼,表情里明显有一丝不满,我也很抱歉我打搅了它的禅修。这尊佛的表情庄严很多,微凸的嘴唇不怒自威。不远处就是固都陶那片洁白得不惹一点尘埃的塔林,据说每个塔里的经文如果一个人每天读8个小时,需要天才能读完,绝不可能有这种定力的凡夫我只能跟这只小犬一样靠凹个造型蹭点佛缘。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初到者定会诧异为啥金色宫殿一片油亮漆黑,原来人们在战乱的时候把金箔刮下去换钱活命。我无意去裁决他们当时可能不得已的做法,相反还想感谢他们守住了道德和信仰的底线,其实把木胎金佛连根拔走岂不更省事?我也开始反思佛像涂金镶钻的做法是否符合佛教的精神。当年台湾的慧光法师辞去佛学院院长离开星云法师香火最旺的佛光山,在台中的社区内做小而美的生活禅经舍更让人动容。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佩服开创“千人僧饭”的马哈加迦纳扬寺庙的主持,单就这块公告牌里字字句句都透着佛教的包容和仁爱,和那种并不着急劝你皈依的欢迎态度。说实话过程中我自己有点愧疚,觉得一群人长枪短炮的在侵犯僧侣们的清净空间,甚至都不知使用何种表情凝视他们。大多僧人垂目低眉,小一点的忍不住张望。有个僧人看回我,我朝他微笑,他顿时羞红了面颊不知该如何应对,我特别后悔自己的唐突。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早上在山顶空腹光脚迎风踩在地砖上等日出的两个小时彻底扰乱了我身体本来脆弱的秩序,胃突然疼得翻过来。即使找了餐馆喝了碗热汤面也于事无补。决定跳过了众神仙居的实皆山,直接去因瓦古城。塌了半边的美奴寺让我想到了人不可阻挡的老去。以前也会因为被猜小了年纪而窃喜,而现在觉得,就跟古迹最终会坍塌一样,修缮不一定是它最想要的,过度的刻意挽留反而会破坏真实的岁月之美。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在我放弃攀爬的美奴寺底下,我把自己躺成一个大字,篆体的,希望借助太阳的温度和古塔吸收的天地精华治愈我的胃肠。昏沉中睁开眼发现一双清澈如水的大眼睛瞪着我,手里举着一把花纸伞为我挡着光。被他这种无声的体贴感动到心酥,朝他微笑道谢。他并没像我想当然的以为要推销他的伞,却肆无忌惮的拨弄起我的胡子。我们用简单的语言快乐交谈,他还大声喝止其他试图向我推销的小孩。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我被他无邪的眼神和懂事融化了,但我知道坚决不能买他的伞。我坐起来问他想不想吃冰激淋,他笑得很羞涩而开心。可惜附近没有冰激淋卖,我毫无创意的决定请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喝一罐冰可乐,不得不承认这是个极成功的跨国界品牌。消息不胫而走,呼啦啦十几个孩子,包括手里抱着的都聚齐在了小卖部。很多孩子一直捧着不舍得喝,我只能一罐罐帮他们打开,后悔没带些铅笔橡皮之类的文具。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幸福的表情带给我一下午的快乐,但肚子还是越来越痛,因瓦古城后面几个很漂亮的佛塔都只是蜻蜓点水的看一下,拍几张照片意思一下。有的像奶油蛋糕,有的像Hershey巧克力,有一座方方正正像极了吐司,看来我是有点饿。有一只护塔神犬长得像极了我的大儿子Wilbur,连不知何时断掉的牙都是同一颗。遇到要脱鞋的地方,我就退缩了,我记得中医说过,寒气都是从脚底入侵。

很多人说曼德勒的镇城之宝不是数以千计的佛塔,而是一座长达1.2公里的木桥。年前,受老百姓爱戴的敏东国王不惜用珍贵的柚木高架桥墩,不但解决东达曼湖的交通问题,还能有效抗洪。一群壮硕的男子把隆基高挽到裆部在湖边玩中国已失传的蹴鞠,真是用竹子编的,原来就是用足球的方式打排球。4:30和众多游客一起搭上小船排成草船借箭的阵法,漂在湖心等待那让人屏住呼吸的日落美景。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误会了缅甸是个热带国家,早上6点出门时只能靠想想暴风雪中的美国灾民才感觉没那么冷。今天的计划是沿着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去蒲甘。船上10个小时经历四季,虽然白送了个江上日出,但早上冷死,白天晒死,倒是给了我足够的理由躲在底舱码字,把甲板上的位子留给这一整船爱自然的白人,偶尔出来抻抻腿,看河边的人们一边洗衣服一边洗澡,顺便思考一下肥皂和汗到底哪个更脏?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午饭前停了一个以制作陶罐为生的小渔村,全家人各司其职为大家表演做陶罐的整个过程。爸爸负责赤脚把泥踩到细腻,妈妈负责用板子把泥胎砸得圆润,但自从被导游粗鲁的打断她就一直嘟着嘴,奶奶用脚推动着转盘,负责拉胚的妹妹特意在头上插了野花,全家的辛苦最后只卖4块钱,也是让人心酸。喜欢陶罐起源的故事,古时缅人出门不带水壶,每个村口的树荫下必置一水罐,盛清水供人自取饮。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下船时一位日本大叔主动要和我拼车,为了跟兽医叔叔套近乎,我说家里养了各种动物,他却坦白说他最感兴趣的不是宠物而是牲口。我问他觉得做兽医难还是人医难,我觉得牲畜不会说话对医术要求更高,他说做兽医门槛低。为了致敬一把年纪还独自背包住青旅的Hiroshi,晚上找了家桌子就着树长的素餐馆。临江酒店日落美景无敌,但说实话呱噪粗糙的传统木偶剧还不如这凄怨的民谣和浮夸的乐器。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昨天送行李的小伙儿帮我找了个会说英语的司机,早上带我们去逛市集,爱吃爱煮的人见到这满地新奇古怪的水果蔬菜兴奋不已,难得有个当地人在旁边,我就开启了Whatsthiswhatsthat的英语课本模式,Tim不厌其烦的向我解释槟郎果和槟郎叶不是同一种植物,血豆腐是豆腐不是血,长得像苦瓜的其实是黄瓜,酸角叶刺槐叶都可以做沙拉,这一坨长得很像闻起来也很像屎的真的不是屎。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蒲甘本就有多座庙寺塔窟,地震后民众们又捐建了多座,靠自己摸索还真有点难度。我们先去了最出名的瑞喜宫佛塔,告诉我金箔只能管7-9年,所以现在从顶上开始用螺丝拧上金片会更耐久。国王抬头看塔皇冠会掉,就在地上挖了一个小水坑让国王看倒影。但佛真的希望温饱还没解决的信众去给佛塔贴金吗?那些攒不够美金捐一个佛塔的人注定今生来世都不会幸福吗?Tim被我问愣住。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悉隆敏罗寺里曾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老国王偏爱小儿子但又怕大家怪他废长立幼,于是采取了金伞立储的传统,让金伞从五位王子中选出太子,但是连Tim都不信老国王没在转伞的时候做手脚。和它呼应的故事是为了篡夺王位弑父杀兄的国王登基后希望为父兄修蒲甘最大的达玛扬基寺来赎自己的罪孽,结果还没修好,他就被印度的老丈人派人干掉了。原来《甄嬛》的桥段并不是中国独有。

缅甸男女脸上都涂既能防晒还能驱虫的天然美容品“特纳卡”,黄香楝树的汁液,讲究点的绘制一些草叶或羽毛的形状,也有懒的就画了一脸鸡蛋。无论多大年纪的男生,无论多不方便都穿着长及脚面的隆基,在身材走形前,臀部曲线随小步款款、若隐若现的样子倒也不失性感,忍不住买一条入乡随俗。可能是为了耐脏,当地人偏爱乌素的颜色,我老来俏的选了条织入了金线的,在阳光下闪着光。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到最美的阿南达寺时我肚子疼得不敢光脚踩那么凉的地,据说四尊立地金佛会根据你站的距离呈现不同的微笑。走进KyanSitharUmin时真不敢想象那些僧侣如何能在如此湿冷阴寒的石窟里冥想禅修。Payathonzu是三座连体寺,第三个大厅里的佛像还没修好,蒲甘王朝已经灭亡。18世纪重修佛像时,那些塑佛手艺已经失传,工匠对佛教也没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佛像面容雕得真的很不美。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路过一个村庄,不忍心拒绝当地妇女的盛情邀请,去看看她们种的花生,养的牛羊,纺的棉线,织的粗布,手工榨的花生油,现磨的特纳卡护脸粉。最让人乍舌的是92岁的长寿奶奶每天雪茄不离身,成为很多人抽烟的榜样。村口有一所公办的小学,我忍不住走进去张望,孩子们倒是都挺开心的,但空荡荡的教室里除了各国游客捐的桌椅,也没看见几本书,真心感觉要过上幸福生活不能光靠捐佛塔。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生气竟有人去偷鸟窝来装点庭院,想象燕子辛苦了这么久发现家没了得有多伤心。就像当年独裁的军*府以保护古迹为名,生生把在蒲甘老城里的3万多居民赶出他们世代生活的家园,在没有补贴一分钱的情况下就强迫他们搬迁到当时连一棵树都没有的荒地。不管动机是否合理,治国之人一定要把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放在首位。好在善良的老百姓互相扶助,用了28年时间徒手建起了一座青葱新城。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苏拉玛尼寺是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学到佛头向南手持璎珞的是睡姿佛,佛头朝北众僧同泣的是代表死亡的涅槃佛。佛头后的鸟窝和满身的蝙蝠屎让人感慨信众的势利眼。马努哈是被蒲甘打败的直通国国王,他变卖了自己的权戒来修这座马哈努寺,并告诉建筑师他希望表达的思想和感受。一走进去,只见偌大的佛像被紧箍在明显和它体积不相称的庙堂里,顿时共情这位亡国后被囚禁的缅版李煜。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Tin也会带我去一些导游书上没有但他个人很喜欢的小庙,并告诉我哪里拍照好看。在那格雍寺巧遇了拼车的日本大叔,他正准备去博拉山看鸟。年8.6级地震后,没有相关史学研究的工人就胡乱的去修补,有种可爱的说法是佛陀实在忍受不了狗尾续貂的佛塔,发起了年6.8级的地震,那些新砖水泥都被震下来,而古老的基座却没事。好在自从UNESCO认证后就不许当地*府乱修了。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当正露丸宣告无效时,我感觉可能是痢疾,Tin建议我先去看医生。我一一谷歌了他开的这一堆药,是诺氟沙星以及一些减少肠蠕动,减缓胃痉挛,防止呕吐和中和电解质的药,也确认了我的猜测,终于看见希望。缅甸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日出日落,人们起早贪黑忍饥挨冻去追逐那一个个黎明之光和余晖唱晚,或许是对日复一日平庸生活的一次奋力挣扎,或许是对心中那个还没死透的梦想的轻轻唤醒。

看过宣传照的人很难从记忆里抹掉那张热气球的画面,但多一位的价格和提前几个月的预定让大多数人选择了远观而不亵玩。在蒲甘心脏位置,建了一座很丑的高塔酒店,据说被UNESCO批斗了很久。但佛塔都不让登了,还真的需要一个高地才能俯瞰这绝世胜景。6:45,太阳准时来上班,今天和往常排场不同,带了几十个彩色的胖子随从,很有耐心的把还在晨雾中酣眠的几千座佛塔一一唤醒。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看完日出回酒店吃个早饭,钻回被窝里想码几个字,一不小心就睡了个回笼觉。因为去茵莱湖的夜班车已售罄,只能在蒲甘多住一晚。新酒店就在隔壁,有个让人没有抵抗力的江景泳池。本来计划租个Ebike去扫一扫昨天没来得及去的佛塔,但32度的大太阳实在让一个跟马桶奋战了几天,很快就要学会用水净身的人双腿发软。于是便找了把伞让自己加了半天班,可惜既不能喝MaiTai,又不敢下凉水。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阳光晒到头有点昏,去隔壁的考古博物馆走了走。非常有限的展品,80年代的装修和布展方式;华德福幼儿园作品水平的沙盘不能展示蒲甘美之万一;55种女子盘头的款式有点意思,但不知她们用的是哪款发胶;有点女相的国王对人民的誓言好有温度;只放中国使臣给蒲甘国王献礼的图片好吗?看到老国王留的胡子,明白为啥有人说我像缅甸王了;还有什么比拉道铁栅加把锁更有效的安保措施呢?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从蒲甘到茵莱湖的路要翻山,车又很旧,电影和书都看不了,更别说码字了,在车上睡不着觉的人太心疼这9个小时。幸亏傍河的酒店还算清雅,有个繁华似锦的花园和可以看来往船只的餐厅和露天酒吧。茵莱湖和娘水镇这两个名字都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想,但走到街上跟想象中相差甚远,运河上彩色的长船发出震天的轰鸣。最可怕的是漫天的扬尘,村口的狗成群结队,像随时准备去砸场子的黑帮小匪。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正在准备放弃探索回酒店吃饭的当口,邂逅了这家装潢雅致,灯光温暖的法餐馆,客人用会发出响声的木蛙呼唤服务,墙上挂着不常见的昂山素季的生活照,菜单是一整本关于缅甸文化的书,经典的法菜穿插其中,店主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溢于言表。痢疾初愈的食客谨遵医嘱不吃猪肉、牛奶、水果、辣椒,都还能点到别致的食物,精致的摆盘,无可挑剔的口味和服务让所有的埋怨得到瞬间治愈。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花草葱茏的小院和半荫半暘的凉棚最适合码字,故意叫快艇小哥11点来。沿着运河一路往南就开进了美丽的茵莱湖,一路上都有不怕人的鸥鸟在你头上盘旋护航,但我好想提醒那些向空中抛食的游人,鸟是没有括约肌的哟。当地的渔民很贴心的向过往游客展示他们高超的单脚行船撒网的功夫。成片白色的芦苇在正午的阳光下纯白剔透如天使的羽翼,只能摆出梦露的姿势才能压住那被风吹起的隆基。

好希望他们能减小船的马力同时减低噪音,一路会停靠一些当地人的手工作坊。很奇怪需要无比耐心和细巧手工的银匠反倒是男性,从SilverSmith而不是SilverSusan可见这是个全球现象。也好佩服这些伞匠一丝不苟的继承了老祖宗的纸伞工艺。喀伦族的女子从五岁开始不断往脖子上加铜项圈,我最愿意相信的是为了致敬她们认为是万物之父的长颈龙,而不是什么炫耀财富、或取悦男人的说法。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吃完茵莱湖的鱼,参观纺织铺子,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们竟能取出比头发还细的藕丝,根两米长的藕带才能最后织成一条抹布大小的围巾,即使再冬暖夏凉,我也实在不忍心这几百个小时的人工。接下来是炉子正在熊熊燃烧的铁匠铺子,最后是卷烟铺子,很有商业头脑的店主也很擅聊天,有八角、月桂、丁香、薄荷和香蕉五种口味,玉米叶子做的纯天然滤嘴,从不抽国烟因为化纤的滤嘴最毒。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除了这些让人忍不住想支持一下的手工作坊,船哥也带我们去了一座大庙和一个修道院,金碧辉煌的修道院大堂里供着四坨金灿灿的东西,问了好多人才知道原来是,庙里的菩萨雕得很萌,佛像背后的木雕细节精美到让人心疼雕工的手。返程的时候是不可能错过的日落,微风起凉的湖面,天空队形整齐的归雁,两岸冉冉升起的炊烟,希望是有人支付那些飞腿渔夫薪酬的,因为实在是太专业的表演。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猪年的第一天慵懒度过,给自己放放空。飞回仰光直奔大金塔,原来9点钟才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大金塔不光是一座塔,这里是全仰光乃至全缅甸人民的一个精神家园,里面不留缝隙的塞满了大大小小的佛塔,以至于在一个佛堂里孪生佛像面面相觑,造成一种略显诡异的气场,好处是信徒们在任意一个角落,面朝任意一个方向都能拜佛。从某个角度可以看到塔顶那颗76克拉的巨钻在夜空中闪烁。

经营到凌晨两点的19街是仰光的深夜食堂,从下午开始所有的店面都延伸到马路上,造成食客和游客互为风景的壮观场面。好了伤疤忘了疼,路边摊一向是我最爱,来回逡巡好久才拼到一张桌子,对面坐着幸福的一家三口,孩子一直笑眯眯盯着我。早知道莫吉托只要4块钱谁还喝啤酒?我留意到几家店面都写着“双喜”的中英文字眼,原来意思是当地人和游客都会喜欢的地方,很难得的心思和表达。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春节期间的唐人街格外热闹,虽然食物和水果的种类跟台湾夜市没法比,但汹涌的人流和整条街的红灯笼把每个人的食欲和节日气氛推到高潮。长得像陈坤的小哥手脚麻利的削出硕大的芭乐,蘸着酸梅粉脆甜消食。看了会儿缅甸版的街头春晚和国内都已很少见到的舞龙讨彩,忍不住又嚼了个槟榔,早上醒来嘴里还有槟榔味,在昂山市场逛了2个小时,买到称心礼物,趁出国潮还没达高峰踏上归程。

(左右滑动可看更多图片)

钱志龙博士简介

独立教育学者、探月学院督学、惠灵顿中国理事、北京中国学中心董事

钱志龙博士在上海出生,就读于南洋模范中学。高中毕业后保送北京大学,后旅居美国近十年,先后获得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传播学硕士,夏威夷大学文学硕士,东西方中心领导力证书,南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钱博士曾任美国罗耀拉大学实践教授,美国半岛国际学校小学校长,怡海教育集团总裁,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国际部主任,青苗国际双语学校副总校长,培德书院总校长。

钱博士在过去的三年里公益出版了四本新书《校长日记:我在美国做校长》、《熊掌和鱼:图解中西方教育的异路与同归》、《鲑去来:我的美国留学往事》和《熊掌和鱼II:国际教育的门里门外》。在众筹网上共募款近百万元,全部利润用来捐助需要帮助的弱势学童。他也是KenRobinson爵士新作《你,你的孩子和学校》的特邀译者。

钱博士在国内外各大教育论坛上做了几百场演讲,他的题为《略带偏见的中西教育比较》的演讲大纲在网上传播次。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以独立学者的身份拜访了多所学校和教育创新机构,足迹遍布7个国家,为追寻教育的本质和推动教育创新上下求索,无问东西。

《校长日记》透过一个华人校长的视角,用49个小故事还原了美国硅谷一所私立学校的教育现场,引发你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三年持续热销,豆瓣评分9.0。

《熊掌和鱼1》其实是在网上持续传播了五年,阅读量过1千万次的演讲提纲。多张图片,让你读懂中西方教育的异同。国际学校既可以用这本书招生,也可以做教师培训。

《熊掌和鱼2》基于作者在中美两国国际学校做校长、总校长、校董及年检官的多年经验,以及在创新教育领域的观察和思考,让你了解那些不容易躲过的坑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鲑去来》通过作者9年不寻常的海外生活经历折射出留学这件事的根本意义,家里有孩子准备留学的不得不看。如果读完全书,你没流泪,或没笑出猪叫声,全额退款。

因为精力有限,抱歉不能再继续出售签名版,请大家在当当网上搜我的名字,还便宜。

钱志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